化工学院红色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组织乐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第七讲—黄河)”

来源: 作者: 何琦 发布时间: 24-07-24 11:22 次浏览

为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不忘初心。2024年7月24日,由榆林学院“星火理论”宣讲社和榆林学院“星火”学生党建工作室组建的以乐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化学与化工学院红色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由何琦同学走进建榆路社区为孩子们讲述黄河文化博物馆,教导孩子们要坚定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挑战,都要保持那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在课堂中,何琦同学讲到,黄河,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河,世界长河之一,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之“黄”,实为泥沙。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

每年,黄河以它那磅礴的气势,裹挟着约十六亿吨的泥沙,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汇入浩瀚的海洋。在这趟壮阔的旅途中,约有十二亿吨泥沙随水流一同奔向大海,而余下的四亿吨泥沙,则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年复一年地沉积在黄河下游,逐渐形成了广袤无垠的冲积平原。这片土地肥沃而富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基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文明起源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遥远的古代,当世界许多地方还沉浸在蒙昧与混沌之中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以无畏的勇气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片片宜居的家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到殷墟的甲骨文,从《诗经》的悠扬歌声到《史记》的鸿篇巨制,无一不是黄河流域先民们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宝库。

何琦同学在课堂上的讲述,生动地描绘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非凡地位与深远影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黄河文化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这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而位于陕西佳县的黄河文化博物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必将在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