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陕北民俗文化——窑洞”课

来源: 作者: 梅淑宝 发布时间: 24-07-22 11:54 次浏览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陕北民俗文化的认识,推动“五乐育人”进社区、进课堂,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成员黄文贤、陈奕卓为孩子们开设“陕北民俗文化——窑洞”课。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文化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艺术价值,积淀着古老深厚的黄土地文明。作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养育了无数陕北人民的居所,它不只是老一辈陕北人民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居文化思想。我们通过讲述窑洞的历史起源、结构特点、居住文化以及对窑洞的保护与传承,让孩子们重新认识窑洞、了解窑洞,将父辈的精神寄托传承下去。

民俗是人类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要素,也是社会构成最富有认同感的文化基因,是不同文化群体区别于他者的基本标识。窑洞作为陕北民俗文化的标志产物之一,我们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节课,深入了解窑洞及其对于陕北人民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对于陕北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未来,当他们见过真正的窑洞,能够引起体内的文化基因,将父辈对窑洞寄托的情思继承下去,也将这份陕北民俗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为宣传窑洞、保护窑洞、继承窑洞做出自己的贡献。